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助力 | |
?——“新時代家庭觀的培育與踐行”研討會綜述 | |
|
|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永欽 由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華女子學院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婦聯承辦的“新時代家庭觀的培育與踐行研討會”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此次研討會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相關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部分省區市及基層婦聯主席等共100余人參加研討會。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孟曉駟表示,要深刻認識“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時代內涵,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充分認識家教的本質核心,正確的思想方法;高度重視家風與黨風、政風和社風的關系,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婚姻家庭研究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家庭觀的培育踐行這一主題,就新時代家庭觀與“三個注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幾點思考、中國人生育觀念的嬗變、傳統孝親觀的新時代價值、正確的兒童發展觀是家長的第一教育觀和家庭養育身心健康兒童策略等方面,做主旨發言和精彩分享。 培育良好家庭生態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月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注重”重要論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揭示了家庭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闡述了加強家庭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為創新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雄認為,現代家庭觀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尊重、獨立和包容,鼓勵家庭成員在互相支持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共同成長和發展。構建新時代家庭觀,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又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基點。他提出,要把未成年人父母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在家庭,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社會等都要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指導家長承擔好家庭教育責任。 “家庭生態也會像自然生態一樣被污染,假設孩子是一棵小秧苗,當家庭生態被污染了,這棵小秧苗怎么可能健康茁壯成長?夫妻關系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關系,只有把夫妻關系理順了,家庭才會幸福。因此,我們不僅要優化家庭教育生態,同時也要關注社會大系統和整個教育生態的優化?!眱让晒艓煼洞髮W教授邢麗婭說。 在談到當下的生育焦慮問題時,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楊菊華表示,即使出臺了“惠生”政策,現在的不少年輕人也不愿生育,主要原因在于,住房成本、物價、教育成本、婚姻締結成本等較高,經濟壓力加大,認為投資孩子不如投資自己。生育觀看起來是個人問題,其實是家庭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看會影響國計民生,實際是個社會問題。楊菊華教授認為,近40年來生育觀發生了很大變化,適齡夫妻生育意愿下降,勢必影響人口結構,通過頂層設計促進生育已經迫在眉睫。人口問題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人口發展現狀既受到生育觀變遷的影響,也是時代與社會發展演進的規律使然。生育是影響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底盤,是當前人口結構持續老齡化的底部原因。 針對少子化、年輕人不婚不育等現象,楊雄認為,要推動構建兒童友好型社會、生育友好型社會,以良好的社會環境助力人口均衡發展和三孩生育政策落實。 創新婦聯工作 推動新時代家庭建設 與會專家還圍繞婚姻家庭研究與婦聯工作開展進行了專題研討。 山東省濟南市婦聯主席田迎認為,婚姻家庭關系是所有社會關系的起點,是最早形成的社會關系,要注重網上資源庫建設和婚姻家庭師資培訓工作。 浙江省溫州市婦聯主席吳曉娟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受家暴婦女的家庭并不困難,但她本人失去了家庭經濟的控制權,婦聯組織在維權工作中要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甘肅省張掖市是農業大市,當地很多農民長期外出務工。去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共有2744名留守兒童、1393名留守婦女、3473名留守老人,因而部分縣區留守兒童監護缺失、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等問題較為突出。張掖市婦聯主席索曉靜認為,應進一步完善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目前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工作相關的部門有十多個,亟待形成更為靈活的聯動機制。同時希望加快推動各級政府將家庭教育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形成相對穩定的家庭教育工作經費投入增長機制。 內蒙古自治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王芳表示,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于做好婦女兒童和家庭工作、推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要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唱響“生育光榮”主旋律。引導適齡婚戀,打消“恐婚”顧慮。保障婦女權益,營造“愿生”氛圍。保障兒童優先,增強“愿養”意愿。推動政策落實,提升育兒家庭獲得感。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華女子學院教授李明舜表示,今后,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的研究方向要在以中國特色家庭建設助力和豐富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上下功夫;要在與婦聯組織加強聯系,落實“兩綱”家庭方面要求上下功夫;要在加強輿論引導力上下功夫。
|
|